安娜知识网

新增感染者中无症状是指(新增感染者中无症状是指什么)

新增感染者中无症状是指,在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的人群中,部分感染者未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典型临床症状,但通过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确认感染,这类感染者被称为"无症状感染者",其体内携带病毒且具有潜在传播风险,但因缺乏明显症状而易被忽视,根据中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无症状感染者需纳入隔离管理,并通过后续观察确认是否转为确诊病例(若出现症状)或维持无症状状态,其流行病学意义在于可能成为隐性传染源,尤其在聚集性疫情或社区传播中需重点关注,当前防控中,无症状感染者与确诊病例同样执行隔离和密接追踪措施,以阻断传播链。

新增感染者中无症状是指

无症状感染者的定义与特点

在新冠疫情期间,"新增感染者中无症状"这一表述频繁出现在各类疫情通报中,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但无任何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乏力等)的人员,这类感染者虽然携带病毒,但由于无明显症状,往往难以被及时发现,成为疫情防控中的一大挑战。

新增感染者中无症状是指(新增感染者中无症状是指什么)-图1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无症状感染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真正的无症状感染者,即从感染到康复全程不出现任何症状;另一类是处于潜伏期的感染者,在核酸检测阳性后一段时间内才出现症状,研究表明,新冠病毒的潜伏期通常为1-14天,多数在3-7天。

中国部分地区无症状感染者数据分析

上海市2022年3-5月疫情数据

根据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2022年3月1日至5月31日期间,上海市累计报告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8107例,无症状感染者547056例,无症状感染者占比高达90.4%,这一比例远高于疫情初期的数据。

具体到每日数据,4月1日上海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60例,无症状感染者6051例;4月2日新增438例确诊病例和7788例无症状感染者;4月3日新增425例确诊病例和8581例无症状感染者,可以看出,无症状感染者数量约为确诊病例的15-20倍。

北京市2022年11月疫情数据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数据显示,2022年11月21日0时至24时,北京市新增274例本土确诊病例和1164例无症状感染者;11月22日新增388例确诊病例和1098例无症状感染者;11月23日新增509例确诊病例和1139例无症状感染者,这一时期,无症状感染者数量约为确诊病例的2-3倍。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成为主流毒株,无症状感染者比例明显上升,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后无症状和轻症比例较高,这也是防控难度加大的原因之一。

广东省2022年12月疫情数据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2022年12月1日0-24时,全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958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6010例;12月2日新增确诊病例1159例,无症状感染者8381例;12月3日新增确诊病例1391例,无症状感染者8489例,这一时期无症状感染者数量约为确诊病例的6-7倍。

广州市作为广东省疫情最严重的地区,其无症状感染者比例更高,12月1日广州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54例,无症状感染者5185例;12月2日新增795例确诊病例和7736例无症状感染者;12月3日新增902例确诊病例和7836例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的流行病学意义

无症状感染者虽然自身症状轻微或无症状,但仍具有传染性,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曾表示,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性约为确诊病例的1/3,但由于数量庞大,其传播风险不容忽视。

一项针对武汉市疫情的研究显示,在2020年1月10日至2月18日期间,无症状感染者约占所有感染者的17.9%,而到了奥密克戎流行阶段,这一比例显著上升,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后无症状比例可达50%以上。

国际数据比较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数据,2022年1月至3月期间,美国奥密克戎流行高峰时,无症状感染者比例估计在30-40%之间,韩国疾病管理厅数据显示,2022年3月韩国无症状感染者比例约为50%,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报告称,2022年8月日本无症状感染者比例达到60%左右。

相比之下,中国在疫情防控中通过大规模核酸检测发现了更高比例的无症状感染者,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检测覆盖面广,另一方面也说明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措施的有效性。

无症状感染者的管理策略

针对无症状感染者的高比例,中国采取了以下管理措施:

  1. 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在高风险地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以发现潜在的无症状感染者,上海市在2022年4月进行了多轮全员核酸检测,累计检测超过1亿人次。

  2. 集中隔离观察:对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实施与确诊病例相同的隔离管理措施,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无症状感染者需在定点医疗机构进行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3. 出院标准:无症状感染者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可解除隔离。

  4. 社区监测:解除隔离后继续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需做好体温、症状监测,并按要求进行核酸检测。

数据背后的思考

无症状感染者比例的上升既反映了病毒变异的特点,也体现了检测能力的提升,从流行病学角度看,高比例的无症状感染者意味着:

  1. 实际感染人数可能被低估:由于无症状感染者不易被发现,实际感染人数可能高于官方报告数据,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的模型估计,实际感染人数可能是报告病例数的3-5倍。

  2. 群体免疫形成速度加快:大量无症状感染者的存在可能加速群体免疫的形成,但也增加了病毒进一步变异的可能性。

  3. 防控策略需要调整:面对高比例的无症状感染者,单纯的病例发现和隔离策略效果有限,需要结合疫苗接种、公共卫生措施等多管齐下。

"新增感染者中无症状"这一现象是新冠疫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征,从初期较低比例到奥密克戎阶段的高比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变化反映了病毒与人类免疫系统的动态博弈,准确理解这一概念,对于科学认识疫情发展、合理评估防控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病毒持续变异和人群免疫背景的变化,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和特征仍可能发生变化,需要全球科学家持续关注和研究。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