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但尚未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典型临床症状的感染者,这类感染者虽无外在病症表现,但仍具有传染性,可能通过呼吸道飞沫或密切接触传播病毒,其发现主要通过重点人群筛查、密接者追踪或大规模核酸检测等途径,由于无症状感染者难以通过常规体温监测被发现,易造成隐匿传播,成为疫情防控的重点对象,根据现行防控政策,无症状感染者需接受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若出现症状则转为确诊病例,其数据统计通常与确诊病例分开公布,以更科学地反映疫情传播态势,这一概念的提出凸显了新冠病毒传播的复杂性,也提示公众需加强日常防护,即使无不适症状也可能存在感染风险。
啥是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新冠疫情数据分析
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但无任何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的人员,这类感染者通常通过密切接触者筛查、聚集性疫情调查、传染源追踪调查等途径发现。
根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定义,无症状感染者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经过14天潜伏期的观察,均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二是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采样时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随后出现某种临床表现,即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
无症状感染者的流行病学意义
无症状感染者同样具有传染性,但由于没有明显症状,难以被及时发现和隔离,容易造成疫情隐匿传播,这也是新冠疫情难以完全控制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无症状感染者的病毒载量与有症状感染者相当,传播风险不容忽视。
全国无症状感染者数据举例
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疫情数据,以下是2022年4月部分省市的无症状感染者新增情况:
2022年4月1日0-24时数据:
- 上海市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4,381例
- 吉林省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497例
- 河北省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83例
- 江苏省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49例
- 安徽省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47例
- 山东省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8例
- 辽宁省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5例
- 江西省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4例
- 河南省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2例
- 浙江省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8例
2022年4月2日0-24时数据:
- 上海市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226例
- 吉林省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102例
- 福建省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57例
- 河北省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07例
- 江苏省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75例
- 安徽省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56例
- 山东省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45例
- 辽宁省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43例
- 江西省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9例
- 广东省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3例
2022年4月3日0-24时数据:
- 上海市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581例
- 吉林省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361例
- 福建省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9例
- 河北省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44例
- 江苏省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98例
- 安徽省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93例
- 山东省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4例
- 辽宁省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62例
- 江西省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58例
- 河南省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42例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2022年4月初,上海市的无症状感染者数量呈快速上升趋势,单日新增从4,381例迅速增至8,581例,吉林省的无症状感染者数量也保持在较高水平,单日新增在1,000例以上,其他省份如福建、河北、江苏等地的无症状感染者数量相对较少,但也呈现增长趋势。
无症状感染者与确诊病例比例分析
在疫情暴发期间,无症状感染者与确诊病例的比例往往能反映疫情的严重程度和防控措施的成效,以下是2022年4月部分省市的确诊病例与无症状感染者比例:
2022年4月1日:
- 上海市:确诊病例260例,无症状感染者4,381例,比例为1:16.85
- 吉林省:确诊病例1,730例,无症状感染者1,497例,比例为1.16:1
- 河北省:确诊病例2例,无症状感染者183例,比例为1:91.5
2022年4月2日:
- 上海市:确诊病例438例,无症状感染者8,226例,比例为1:18.78
- 吉林省:确诊病例956例,无症状感染者1,102例,比例为1:1.15
- 福建省:确诊病例16例,无症状感染者157例,比例为1:9.81
2022年4月3日:
- 上海市:确诊病例425例,无症状感染者8,581例,比例为1:20.19
- 吉林省:确诊病例836例,无症状感染者1,361例,比例为1:1.63
- 福建省:确诊病例21例,无症状感染者179例,比例为1:8.52
从比例上看,上海市的无症状感染者数量远高于确诊病例,比例最高达到1:20.19,这可能与病毒变异株的特性以及大规模筛查发现大量早期感染者有关,而吉林省的确诊病例与无症状感染者数量较为接近,比例在1:1至1:1.6之间波动。
无症状感染者的管理措施
针对无症状感染者,中国采取了与确诊病例相似的管理措施:
-
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原则上在指定医疗机构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做好健康监测和定期核酸检测。
-
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阴性可解除隔离: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如无症状且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阴性,可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
解除隔离后继续14天医学观察: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后,继续进行14天的居家医学观察,期间做好健康监测和个人防护。
-
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对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参照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进行管理。
无症状感染者对疫情防控的挑战
无症状感染者的存在给疫情防控带来了诸多挑战:
-
难以早期发现:由于没有明显症状,无症状感染者往往不会主动就医,难以通过症状监测系统发现。
-
传播隐匿性强: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病毒传播给他人,导致疫情在社区中隐匿传播。
-
防控成本增加:为了发现无症状感染者,需要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增加了疫情防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
-
流行病学调查难度大:无症状感染者的活动轨迹可能不如有症状者记忆清晰,增加了流调的难度。
如何应对无症状感染者
针对无症状感染者的特点,疫情防控应采取以下措施:
-
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在高风险地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及时发现无症状感染者。
-
加强重点人群筛查:对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定期开展核酸检测。
-
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倡导公众坚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防护措施,降低被无症状感染者传染的风险。
-
完善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发热门诊、药店等哨点监测,提高疫情早期发现能力。
-
加快疫苗接种:提高人群疫苗接种率,降低感染后出现症状的概率和疾病严重程度。
无症状感染者是新冠疫情防控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分析疫情数据可以看出,无症状感染者在感染者中占有相当比例,且具有隐蔽性强、发现难度大的特点,只有通过科学防控、精准施策,才能有效控制无症状感染者造成的疫情传播风险,公众也应提高防范意识,做好个人防护,共同筑牢疫情防控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