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核酸检测呈阳性但无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的病例,属于新增确诊病例的统计范畴,尽管无症状,这类感染者仍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但其传播风险通常低于有明显症状的患者,疫情防控中,无症状感染者需接受隔离观察,避免潜在传播,公众应保持戴口罩、勤洗手等防护措施,尤其在高风险区域或接触可疑病例时,由于无症状感染隐匿性强,大规模核酸检测和主动筛查是早期发现的关键手段,当前研究显示,疫苗接种可显著降低无症状感染率及传播风险。
无症状是新增吗会传染吗?新冠疫情最新数据分析
无症状感染者是否计入新增病例?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但无相关临床表现(如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的人员,这类人员确实会被纳入每日新增病例统计中。
以2022年12月上海市疫情数据为例,在12月1日至12月7日这一周内,上海市共报告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44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965例,这意味着无症状感染者占该周新增感染总数的93.2%,是确诊病例数的13.6倍,这一数据清晰地表明,无症状感染者不仅被计入新增病例,而且在某些疫情阶段可能构成新增感染的主体。
无症状感染者是否具有传染性?
多项科学研究证实,无症状感染者同样具有传染性,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曾指出,无症状感染者由于没有咳嗽、打喷嚏等临床症状,排出的病毒量相对较少,传播力可能比有症状的确诊病例弱一些,但仍然会造成传播。
根据2022年11月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据,在该市当轮疫情中,无症状感染者与确诊病例的比例达到了9: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这些无症状感染者确实造成了病毒传播,在某家庭聚集性疫情中,首例无症状感染者导致了家庭内其他4名成员感染,其中2人后来发展为确诊病例。
从病毒载量角度看,2021年《自然》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对近300名感染者进行分析发现,无症状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峰值与有症状者相当,只是病毒清除速度更快,这意味着在感染初期,无症状感染者同样具有较高的传播风险。
各地区无症状感染者数据举例
北京市2022年11月疫情数据
2022年11月21日至11月27日,北京市累计报告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约2万例,其中确诊病例约1800例,无症状感染者约18200例,无症状感染者占比高达91%,这一周内,单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数量从11月21日的1436例增长至11月27日的3888例,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广东省2022年11月疫情数据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全省累计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235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约3.2万例,无症状感染者占比88.3%,广州市在11月单月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超过2.7万例,占全省总数的84.4%。
重庆市2022年11月疫情数据
2022年11月,重庆市累计报告新增本土感染者超过9.6万例,其中确诊病例约8000例,无症状感染者约8.8万例,占比91.7%,11月27日单日,重庆市新增无症状感染者达到9621例,创下该市单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的最高纪录。
河南省2022年11月疫情数据
河南省在2022年11月累计报告新增本土感染者约1.5万例,其中确诊病例约1200例,无症状感染者约1.38万例,占比92%,郑州市作为省内疫情最严重的地区,11月累计报告无症状感染者超过1万例,占全省总数的72.5%。
无症状感染者管理政策变化
随着对新冠病毒认识的深入和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对无症状感染者的管理政策也在不断调整优化:
隔离管理期限调整: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无症状感染者参照轻型病例进行管理,在方舱医院进行集中隔离管理,隔离管理期调整为7天。
解除隔离标准变化: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N基因和ORF基因Ct值均≥35(采样时间间隔24小时以上),或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间隔24小时以上)可解除隔离。
后续健康监测:解除隔离后继续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需做好体温、症状等监测,减少流动,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不参加聚集性活动。
如何防范无症状感染者传播风险
尽管无症状感染者没有明显症状,但防范其传播风险的措施与有症状者基本相同:
坚持个人防护:在公共场所规范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这些措施能有效降低被无症状感染者传染的风险,研究表明,正确佩戴口罩可使病毒传播风险降低70%以上。
加强手卫生:勤洗手、使用免洗洗手液消毒,特别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新冠病毒可通过接触传播,良好的手卫生能切断这一传播途径。
定期核酸检测:在高风险时期参加大规模核酸检测,有助于及时发现无症状感染者,2022年广州市通过常态化核酸检测发现了约65%的无症状感染者。
接种疫苗:全程接种疫苗尤其是加强针,能显著降低感染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也有助于减少无症状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和排毒时间,数据显示,接种三剂次疫苗的人群,无症状感染比例比未接种者高出约20个百分点。
改善室内通风:在密闭空间内,无症状感染者通过气溶胶传播病毒的风险较高,保持良好通风能有效降低感染概率,建议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无症状感染者作为新冠疫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被纳入每日新增病例统计,又确实具有传染性,从各地数据来看,在疫情上升期,无症状感染者往往占新增感染的90%左右,随着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对无症状感染者的管理更加科学精准,公众应保持警惕,坚持做好个人防护,配合各项防控措施,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也要科学理性看待无症状感染者,避免不必要的恐慌,保持健康心态应对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