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区新增3例无症状感染者,相关情况已由当地疫情防控部门通报,感染者已转运至定点医院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其密切接触者均已落实管控措施,天山区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对涉及场所开展环境采样和终末消毒,并加强重点区域核酸筛查,有关部门提醒市民严格遵守防疫规定,做好个人防护,配合流调工作,不信谣、不传谣,后续进展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天山区新增的3例无症状感染者:疫情防控形势分析
天山区最新疫情通报
根据乌鲁木齐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发布的数据,2023年11月15日0时至24时,天山区新增3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这3例无症状感染者均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人员,在例行核酸检测中发现,已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医学观察,截至目前,天山区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数量已达一定规模,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通过对近期疫情数据的分析发现,天山区作为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之一,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一直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此次新增的3例无症状感染者虽然数量不多,但仍需引起高度重视,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天山区近期疫情数据分析
根据公开的疫情统计数据显示,天山区在2022年8月至10月期间曾经历了一波较为明显的疫情反弹,以下是该时段部分具体数据:
-
2022年8月1日-8月31日:天山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7例,无症状感染者243例,其中8月15日单日新增达到峰值,当日新增确诊病例12例,无症状感染者35例。
-
2022年9月1日-9月30日:疫情呈现下降趋势,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2例,无症状感染者156例,9月下旬开始,每日新增病例数降至个位数。
-
2022年10月1日-10月31日:疫情防控成效进一步巩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8例,无症状感染者67例,10月最后一周实现了连续7天无新增确诊病例。
从病毒基因测序结果来看,天山区此轮疫情主要流行毒株为奥密克戎BA.5.2变异株,具有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等特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部分病例存在明确的传播链条,主要涉及家庭聚集性传播、社区传播和个别场所的聚集性疫情。
疫情防控措施与成效
针对天山区疫情特点,乌鲁木齐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采取了一系列精准防控措施:
-
风险区域管控:根据疫情形势动态调整高、中风险区范围,最多时设立高风险区23个,中风险区37个,对风险区实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或"人不出区、错峰取物"等管控措施。
-
核酸检测策略: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核酸检测,高风险区每日一检,中风险区隔日一检,低风险区每周两检,8-10月期间累计开展全员核酸检测28轮,检测人次超过1500万。
-
流调溯源工作:组建300余人的专业流调队伍,24小时不间断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累计排查密接人员1.2万余人,次密接3.5万余人,全部落实相应管控措施。
-
医疗救治保障:启用定点医院3家,床位1200张;方舱医院2个,床位4000张,累计收治患者2000余人,治愈出院1800余人,无死亡病例报告。
-
物资保供体系: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保供网络,设立保供点156个,日均配送生活物资300余吨,确保居民基本生活需求。
通过上述措施的严格落实,天山区疫情在10月底得到有效控制,社会面新增病例持续减少,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此次新增的3例无症状感染者均为隔离管控人员,未造成社会面传播风险。
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情况
天山区作为商业中心区,人员密集场所众多,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以下是部分重点场所的防疫数据:
-
批发市场:全区7家大型批发市场严格落实"入场必查、每日一检"措施,累计开展环境采样检测1.2万份,发现阳性样本23份,均及时进行消杀处置。
-
商超餐饮:对256家商超、1800余家餐饮单位实施限流管理,就餐人数控制在50%以下,累计检查1.5万家次,整改问题3200余个。
-
学校防控:全区98所中小学、幼儿园实行分批错峰返校,开展核酸抽检每周2次,累计检测师生50万人次,发现阳性病例3例,均及时处置未造成扩散。
-
建筑工地:对56个在建工地实行封闭管理,建立"一人一档"健康监测制度,累计检测建筑工人3.2万人次,发现阳性病例12例,相关工地均暂停施工进行消杀。
-
公共交通:地铁、公交严格执行扫码乘车、佩戴口罩等措施,日均消杀车辆2000余台次,累计发现红码人员56人,均按程序移交处置。
数据显示,通过加强对重点场所的管控,有效切断了病毒传播链条,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对批发市场、建筑工地等容易出现聚集性疫情的场所,提前采取防范措施,避免了大规模疫情暴发。
疫苗接种与群体免疫
疫苗接种是构建免疫屏障的关键措施,截至2022年10月底,天山区疫苗接种数据如下:
-
全人群接种率:全区常住人口78.6万人,全程接种率92.5%,加强免疫接种率85.3%,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率89.7%。
-
接种剂次统计:累计接种新冠疫苗235.6万剂次,其中第一剂79.8万,第二剂77.5万,加强针78.3万。
-
疫苗接种点:设置固定接种点28个,临时接种点56个,日均接种能力达1.2万剂次,累计派出流动接种车1200余台次,为行动不便人群提供上门接种服务。
研究表明,高疫苗接种率显著降低了重症和死亡风险,天山区此轮疫情中,重症病例仅占2.1%,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无死亡病例报告,充分证明了疫苗接种的保护效果。
疫情防控经验与启示
从天山区疫情防控实践中,可以总结出以下经验:
-
早发现早处置是关键:通过常态化核酸检测和发热门诊筛查,及时发现并管控传染源,此轮疫情中,60%的病例在出现症状前即被检出,有效减少了传播风险。
-
精准防控减少影响:科学划定风险区域,避免"一刀切"式封控,天山区最多时管控面积仅占全区6.8%,最大限度减少了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
科技赋能提升效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辅助流调溯源,平均缩短流调时间至4小时;使用无人机进行消杀和巡查,提高工作效率。
-
群防群控筑牢防线:发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力量参与疫情防控,累计招募志愿者1.2万人,服务时长超过100万小时。
-
保障民生维护稳定:建立应急救助机制,累计解决群众就医、就学等急难问题3500余件,发放临时救助金1200余万元。
此次新增3例无症状感染者再次提醒我们,疫情防控不能有丝毫松懈,天山区将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